2月25日,娃哈哈集团创始人、董事长宗庆后逝世,享年79岁。宗庆后1945年生人,少年寒苦,青年蹉跎于上山下乡的农场与滩涂,直到1987年才开始创业。在滚滚向前的时代洪流中,宗庆后凭借勤勉、勇气和洞察力,把握住了民营经济冲破牢笼、国企改制、中外合资等诸多机遇,带领娃哈哈走上行业巅峰,他本人也三度成为中国首富。
在企业经营上,他带领公司打造了儿童口服液、娃哈哈纯净水、爽歪歪、非常可乐等多款拳头产品,并将成本控制做到极致;联销体机制则将经销商在了一荣俱荣、一损俱损的战车上,成为娃哈哈征伐四方的利器;同时,他从一开始就牢牢将股权掌握在自己手中,政府和外资均未能动摇这一格局。在不少人眼中,娃哈哈是宗庆后一个人的企业,宗本人则有点像他的偶像雍正。
同时,宗庆后又将中国传统商业哲学的克己与情义融入管理之中。他并不追求个人享乐,不穿名牌服饰,不坐高级办公室,出差不选头等舱和高级酒店,更不会配备保镖。同时,他又对员工格外宽厚,会帮助其他人按电梯,亲自给一线员工发放红包,甚至还将自己的座驾借给员工当婚车。这让宗庆后在公司内外形成了极佳的口碑,也让他和娃哈哈赢得了诸多赞誉。
过去几年间,由于身体健康等原因,宗庆后已经逐渐交棒给女儿宗馥莉及其他管理者,但对于娃哈哈的掌控力和投入程度并未稍减。去年12月12日,宗庆后出席娃哈哈集团2024年全国销售工作会议,这也是他生前最后一次公开露面。据媒体报道,去世前几天,宗庆后依然在坚持工作,甚至在病房里安装了打印机。
2021年,当时即将满76岁的宗庆后在娃哈哈生产基地回答青年企业家问题时曾说:对于我来说,娃哈哈只有一个。它是我的整个人生,所有的梦,一切的意义、价值、标签和符号。它是我在这个世界上存在过的证明。他也曾表示,自己要工作到90岁。但天不遂人愿,他的创业之路已行至终点,宗馥莉等人提前。
字母榜创始人马钺曾在2013年9月专访宗庆后。彼时的娃哈哈正处于上升期,宗庆后雄心勃勃地提出了1000亿元的销售目标,甚至计划开办商场、推动上市。但与此同时,挑战日益显现,特别是引以为傲的联销体的运转效率开始下滑。在这次专访中,宗庆后坦诚回答了企业方方面面的问题,包括如何参与竞争、为何不上市、何时退休,等等。
如今,斯人已去,但从这篇旧文中,仍可管窥宗庆后作为企业家的人格魅力、管理风格和处世哲学,并重温上世纪末至本世纪初的中国民营经济发展的跳动脉搏。
作为一个实业家,宗庆后讨厌形式化,哪怕这形式代表着荣耀——今年春节前,他拒绝了英国女王和首相的宴请,2月6号女王请,12号首相请,9号就过年了,让我坐十几个小时(飞机),去吃餐饭回来,再坐十几个小时去吃、再回来?在代表下榻的金霖酒店一间会客厅里,老硬汉宗庆后坐在沙发上,面对《中国企业家》记者,点上一根大卫杜夫香烟,吐出一口带着浓烈浙江乡音的烟圈,没什么意思。
但拒绝了白金汉宫和唐宁街10号的宗庆后,却出人意料地出现在某时尚杂志举办的晚会上。他在不断闪烁的镁光灯中待了几个小时,领取了一个2012年度实业家的奖项,留下一张封面照片。在那张照片中,宗庆后身穿西装,打一条绿色领带,抱着膀子,身体略侧,以一种一览众山小的神态俯视镜头。照片上的宗庆后显得比真实年龄年轻得多,他换了一个更浓密些的发型,脸颊被粉和光打得过分光滑——这位身家116亿美元的福布斯2013年华人富豪榜内地首富,竟然是今年榜单上最富有华人中最年轻的。
这是宗庆后第一次有据可查的与时尚扯上关系。平时他衣着朴素,还有些不修边幅,一天只花140块钱,吃穿住用毫不讲究,唯一的嗜好是抽香烟。即使对时尚并非一无所知——据说接受某时尚杂志采访时,宗庆后只摸了摸衣服面料,就准确地指出那是Cerruti1881——如无必要,他懒得在穿着上费心思。
此后不久,宗庆后亮相吴小莉主持的一档节目,当时他脚蹬黑皮鞋,却套着一双白袜子—这样的黑白配会令视秋裤如蛇蝎的时尚女魔头当场窒息,但宗庆后这个老爷们并不在乎。
作为一个彻头彻尾的实用主义者,宗庆后亮相时尚晚会的原因之一,是为了推销他的新项目——娃欧商场(WAOW PLAZA)。
娃欧商场位于杭州钱江新城,是一座隐藏在四周摩天大厦间的四层建筑。商场里售卖的商品包括服装、箱包、手表和食品等多个品类,大都来自欧洲一线月开业,这些品牌第一次出现在中国内地,独家引进代理它们的,就是娃哈哈。
为了赶在娃哈哈25周年厂庆那天开业,娃欧商场从无到有只用了4个月时间,直到开业前一天还在装修。由于时间仓促,出现在人们面前的娃欧商场像个丑小鸭。有人批评它的巨大LOGO和建筑整体风格太土气,有人指出它的店面设计太过时,还有媒体报道,由于客流稀少,工作闲暇,一些营业员甚至将商场当成了收发快递的接收站。
从1999年至今,娃哈哈一直端坐行业龙头的宝座,其产量占全国饮料20强企业总产量的25.6%,收入占43.4%,利润则占据53.8%,利润率是同行的3倍以上。如果你对它的记忆还停留在2007年至2009年的达娃之争,那就OUT了,在与达能分手后,今天的娃哈哈如果上市,会成为饮料行业的市值王。
富有意味的是,与娃哈哈和外资分手获得解放同期,另一家本土饮料龙头公司汇源与可口可乐的婚姻由商务部棒打鸳鸯否决,汇源至今未完全从这次打击中复苏。其在香港上市的汇源果汁2012年上半年财报显示销售收入为16.9亿元,同比下降7.5%,毛利为4.2亿元,同比下降11.8%,又有消息传出汇源主席兼大股东朱新礼筹划出售其持有的汇源股权。朱新礼近期向本刊记者否认了出售传闻,坚称自己从未对饮料行业意兴阑珊,他觉得汇源与娃哈哈产品线不同,不具可比性,但也承认娃哈哈在很广的产品线上做了一些利润不错的产品。
不过近年来,娃哈哈销售总额开始出现下滑,2012年,集团实现营收636.31亿元,同比负增长6.23%;虽然实现利润101.10亿元,同比增长18.19%;完成净利润80.58亿元,同比增长16.93%,但主要得益于原材料价格下降。
增长放缓,按照宗庆后本人的说法,是饮料行业本身容量有限,我们现在基数已经很大。如果增加20%就是200亿,饮料行业不可能承受这么快的增长,市场容量增长也没那么快,而他也不打算跟同行拼个你死我活,你要跟人家搞恶性竞争,有可能我把人家竞争下去,杀敌一千,自伤八百,整个行业都搞乱了。我觉得还是合理公平适度的竞争比较好,能促进行业发展。
但娃哈哈不能停下脚步,甚至不能放慢,这种压力不只是企业自身内在的要求,也来自于外部,地方政府希望你(娃哈哈)进入世界五百强,这也有点压力。进入五百强我认为也是很简单的,但现在它们中有些不是真正的强,是大,亏本的也是它们。
最初,饱受大超市盘剥,他想自起炉灶,做连锁超市;但在今天的中国市场上,外资和全国连锁超市在瓜分了一二线城市市场份额后,业已下探至三四线城市,而后者本身就有地方强势品牌盘踞,在这样的竞争格局下,留给娃哈哈的腾挪空间实在有限。何况运作一家超市,其供应链建设、管理非常繁复,绝非朝夕便可习得。加上电子商务对线下零售商的冲击,娃哈哈想在这一市场中分一杯羹,绝非易事。于是,宗庆后决定另辟蹊径,从娃欧商场开始发力。
如果一切都按照宗庆后的设想进行,娃欧商场将成为一个庞大零售帝国的开端,就像25年前的杭州市上城区校办企业经营部是娃哈哈帝国的开端一样。今年湖南株洲就会有第二家娃欧商场,三到五年内全国各地就会有100家。而且,宗庆后策划这个新项目时就已明确,娃欧商场将上市。
现在的娃欧商场只是一个雏形。在宗庆后的计划中,娃欧商场会迅速演进为Shopping Mall,即包括国外的竞品、儿童专用商品、超市、娱乐、餐饮等方面的城市综合体。如果计划得以实现,娃哈哈不但将攻克产业链上的最后一个桥头堡,而且将孕育出另一个万达,虽然宗庆后并不承认:我没有做商业地产,以后也不做商业地产,主要就是建个商场。
关于饮料行业的一切,宗庆后几乎无所不知,连娃哈哈纯净水瓶盖上有多少个齿儿,他都一清二楚;但在如何办好奢侈品商场这方面,宗是个外行。他把脚伸进去的是一片自己并不熟悉的水域。
今年3月,他特地将《时尚芭莎》主编苏芒、法国知名时装设计师Jimmy和意大利时尚女鞋设计师Ricky Riva请到商场,做了一次讲座,既是宣传,也是补课。
需要宗庆后和娃哈哈恶补的不止是时尚知识,更重要的,是管理经营商场和Shopping Mall的整个体系。喻翊翔是娃哈哈信息部门的负责人,为娃欧商场设计信息系统是他在娃哈哈最艰难的一次工作,因为娃哈哈做娃欧商场的员工中几乎没有人知道需求是什么。
不习惯和他人分享权力的娃哈哈之王决定,在娃欧商场这个项目上,寻找合作伙伴。他希望通过合作,来引进人才,解决管理团队的问题,现在好几家跟我在谈。包括资本、管理团队,宗庆后甚至愿意让出控股权,关键是理念一致、优势互补。
尽管外界对娃欧商场充满疑虑,但宗庆后这一次仍然充满信心:现在(去娃欧商场的)人比较少,但你通过不断宣传,好的东西进去,慢慢就会做起来了。
不管别人信不信,反正娃哈哈员工是信了。特别是娃哈哈公司的老员工,他们对于宗庆后的信任毫无保留。司机老徐在娃哈哈已经工作20多年,和许多娃哈哈员工一样,他持有公司股份,虽然不多,但去年的分红也有三万多元。办娃欧商场的资金是宗庆后向浙江和湖南两省的经销商募集的,娃哈哈员工没有参与,但倘若宗庆后鼓励员工集资,老徐说,他会毫不犹豫从口袋里掏出积蓄。因为宗老板从来没有失败过。
娃哈哈人对宗庆后的感情,已经从信赖上升到了崇拜。一位公司员工透露,在2012年10月举行的经销商年会上,一位来自东北的经销商喝了几杯酒后情不自禁地站起来振臂高呼:娃哈哈万岁!宗老板万岁!其他人也都跟着他一起高呼万岁,场面煞是壮观。
万岁通常只用于皇帝,某种程度上,宗庆后就是娃哈哈的皇帝,而且,是雍正皇帝——在不同场合接受采访时,宗庆后都谈到过雍正皇帝对国家的治理。
宗庆后的管理风格确实与雍正有些相似。他建立的管理方式,被本人称为大权集中,小权分散。关键是,你很难界定大权与小权的边界。娃哈哈这个营业收入达600多亿,拥有生产基地70多个、分公司百余家、工厂遍布全国各地,员工3万余名的庞大企业,至今没有董事会,董事长和总经理由宗庆后一人兼任。
娃哈哈事无巨细,都需要由宗决定。外界熟知的老故事是,哪怕买把扫帚,都得宗庆后批准。他是娃哈哈的大脑、动力和推手,而其他人只是齿轮和螺丝钉。宗庆后将他的意志完全贯彻到了娃哈哈的生产和经营活动之中,他的触角几乎深入到了娃哈哈的每个角落。
宗庆后的女儿宗馥莉在一次电视采访中被问到:娃哈哈减去宗庆后等于什么?宗馥莉的回答是:等于零!
但娃哈哈的成功并非只赖于宗庆后的令行禁止,真正的武器,是宗庆后创造的纵横短缺时代的非常营销,是把经销商和娃哈哈利益在一起的销售渠道联销体,是他对效率无休止的追求、对细节偏执狂似的把控,以及把工作当作生活乐趣的作风。
特别是最后一点,宗庆后就是工作狂这个词的注释,在现任娃哈哈吴建林看来,从娃哈哈创建到如今成长壮大,宗的这种风格一直没有变过。吴建林1989年从浙江大学企业管理专业毕业加入娃哈哈,按公司规定,大学毕业生必须先到车间锻炼,报到当天,吴建林就下了车间。当时正是娃哈哈营养液在市场上供不应求的时期,全公司只有四五十人,加班干活是常事,基本没有休息日。
吴建林没有抱怨,因为他发现,老板比他还要忙得多。午休时间,如果没有工作,宗庆后就会跑到车间,帮忙给营养液打包装;中午有外面的车子来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