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天在工厂用自适应机器人完成一项精密的工业试验,回家路上点开扫地机器人把家里卫生搞好,到家再让烧饭机器人来道地道的马桥豆腐干,晚饭后到布满智慧神经的生活大道逛逛……
未来的马桥人工智能试验区将会有怎样的智能生活?10月29日开幕的“人∣AI∣自然”实践案例展,将为你描绘AI加持下的人类未来场景。展览自10月29日起至11月20日结束,水生园免费开放。
上海马桥人工智能创新试验区实践案例展是2023上海城市空间艺术季闵行区展区,围绕本届城市空间艺术季“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主题,结合试验区人工智能特色,实践案例展主题定为“人∣AI∣自然”。
展览中可以看到,闵行区生态艺术地图展示闵行生态宜居现代化主城区的未来愿景;江川路街道以上海的母亲河黄浦江为城市地理标签,抢抓南滨江大开发的重大机遇,以科技创新为引领全面打造滨江梦创小城;地处黄浦江上游水源保护区的马桥镇,不仅有江南水乡的生态农业和乡村振兴,也是高尔夫和网球国际体育赛事的举办地。
2019年成立的上海马桥人工智能创新试验区,按“ 公园”和“公园 ”理念建设公园城市,同时发展人工智能示范应用的智慧城市,打造“未来智慧城区示范样板间”。围绕“四智”产业,试验区已有诸多科技创新企业、智能工厂和数字车间。现场展示了马桥试验区的公园城市规划和智能科技产业面貌及试验区为公园绿地和城市公共空间的城市家具设计征集的优秀作品。
人工智能的发展在给城市空间和人的生活带来巨大改变。从AI化虚拟存在到AI创造世界,再返回到人与自然的本真关系,展览通过艺术家团队的作品,表达了对AI时代人与自然乃至世界之间关系的追问。
放射能团队的NFT艺术作品《Anonymous by Anonymous》由1111枚AI创作的人像组成,呈现数字时代建构个人身份的虚拟方式;分号C团队的作品《上香》是人工智能合成的影像,提醒人们AI时代可能出现的全新人工世界;视频作品《进程》记录艺术家在东北一块冰冻的湖面上匍匐横渡的历程,表达人与自然最本真的关系并赋予自然新的意义。
“未来空间是实体化和数字化交融叠加”“如何看待虚拟的人和真实的人?”当日成立了试验区AI立方青年设计师联盟,艺术家和企业家还就人工智能对人和自然的关系影响对谈,大家认为,人和AI的最大不同不在于人会做什么、能多做什么,而在于人能将机器人跟AI结合得更紧,将人的能力赋予其中,通过AI技术让未来的机器人拥有人的温度、反哺人类,提升生活质量。“机器人时代我们还需要自然景观吗?”回答是:中国的园林景观考虑人和自然的关系及未来体验,AI赋予人们认识世界新的方式”。
据悉,今年是第五届上海城市空间艺术季,各区都将代表性的开放空间作为展区,深度演绎“共栖”主题。马桥人工智能创新试验区是上海人工智能人字形布局交汇点,试验区推动“AI ”全面深度融合,建设以生态智慧人文为特色,“智生活、智生产、智生态”全面汇聚的产城共生家园,搭建科技赋能、城景交融、出门入园、推门见绿的五级公园体系,将艺术元素嵌入生态景观,助力城市生活更富诗意。
“艺术季闵行展区的开幕是从万物互联到万物共栖实践的展示汇报”,区规划资源局负责人表示,闵行展区对AI新技术、跨媒体的运用,作品和生态环境的融合,表达人们对当下及未来人与自然和谐的思考。现代化城区不仅有人有机器,还有树木河道、鸟语花香,延续此地原有生态体系是城市空间规划的使命,通过案例展让产城融合理念持续激发各类人才创造力,让闵行这片科创热土产业高地注入更多生态活力、人文意趣,让生活工作在这里的人有一个兼具休闲参观互动等功能的沉浸式“自然客厅”,共同探索“人∣AI∣自然”的都市之策。
展览选址水生园,它是植被丰富的城市休闲公园,也是马桥试验区南部产业创新发展区内长达2公里的中央绿轴的一部分。它既是城市空间艺术季展览空间,也为周围企业员工和附近居民提供生态休闲绿色空间。
水生园中的小空间也是“试验中的试验”,在马桥试验区未来城市规划中,提供多样化智能服务的“智研盒子”系统是城市公共空间与服务设施的重要内容,此次水生园中以实践案例的方式探索“智研盒子”的可能性,这些设计以人为本,与园区道路、绿化、水系、公共空间、建筑景观融合,为未来实践绿色环境与科技生产的空间融合、实现产城共生的生态创新家园提供试验案例,未来将向300米服务半径内的产业人才、居民提供智慧悦享的全方位服务。
展览由区规划和自然资源局主办,上海马桥人工智能创新试验区建设发展有限公司承办,江川路街道、马桥镇、闵行经济技术开发区协办,知名建筑师和学者冯路博士策展。上海闵行职业技术学院的学生还就“人工智能取代人类劳动利大于弊还是弊大于利”进行了精彩的迷你辩论赛,为人工智能服务人类提供全新思考和视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