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广网北京4月28日消息 据中国之声《央广夜新闻》报道,防伪标识是鉴别商品真伪的“试金石”,是消费者区分产品真伪的重要标识,然而近日有调查显示,当前的防伪标识市场,可谓乱象频仍。今年以来,广西、湖南、江苏、安徽、广东等地查获多起制售假货的案件,涉案金额动辄逾亿元,在这些案件,大量的假冒防伪标识扮演了重要角色。
对于防伪标识市场乱象频发的问题,中国防伪行业协会秘书长殷荣伍认为,防伪本身附着在实用价值上面,“如果我们的社会非常诚信,人跟人都非常诚信,非常信任,我们根本用不着防伪,就是有一部分人,就是市场经济对这种利益的追求,对利润的追求,而且是非法的追求,所以才造成了有一部分人的造假,有造假就有防伪,这是矛和盾的关系。”
他提到,目前比较遗憾的是防伪产品是用防伪标识进行自我保护,在我们国家里面没有一个法律来进行强制要求,不可能增加企业这种义务让他采取防伪措施,最后还得让消费者买单。“只有那些假冒风险比较大的企业,市场知名度比较高,利润率又比较高的,容易让造假分子去造假的才有社会责任和义务,采取防伪措施,但是我们国家的法律在这件事上没有规定,如果工商部门、门在查这个防伪标识的时候,这个企业有责任和义务告诉有关部门,怎么它的防伪措施有哪些特征,容易作为后门可以去查的,这个东西是不难的,关键是我们的执法部门做了没有,去没去查。”
他还提到,随着物联网大数据云计算的发展,在物联网里产品标识作为产品的身份证,作为唯一的信息,是不会被别人假冒的。“去年年底国务院发了一个国发十八号文,就是要在重点产品里面,特别是食品和重点产品里面,要加强溯源,如果溯源不防伪,我们是事倍功半的。”他提到,产品防伪标识和企业科学管理结合在一起,是一种大趋势,“它的价值包括让消费者放心消费,让生产者知道设计的产品到哪去了,有多少产品在线上,多少产品在仓库,多少产品在几个大区,多少产品销售出去了,消费者投诉怎么样,有什么意见,他能收集这些信息作为抓手、接入点,我觉得这里面的价值是一个无价之宝,特别值得我们相关企业去考虑,去挖掘。”
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教授刘俊海认为,我国各行业的商品质量服务质量都有所提升,研发技术方面不低于发达国家,但是在服务、营销管理、广告上没有跟上。提高产品质量,观念决定一切,应该意识到商品质量的优劣直接关系到消费者的交易选择,关系到企业的生死存亡,关系到制造业的可持续发展,关系到新常态下的经济转型升级的成败,也关系到我国民族经济的生存竞争力。
中国社科院农村发展研究所研究员李国祥认为,我国在生猪市场化推进的过程中,产销联结的问题没有解决。西方国家生猪养殖户的生产70%以上都是通过合同生产,用订单生产来稳定生产规模。
从春节前一段时间以来,关于怎么治理号贩子的问题就是公众中的热点。刚开始,是一段“女孩痛斥号贩子”的视频在网上热传,这是在北京的广安门中医院,离咱们的直播间步行也不超过15分钟,视频中女孩痛斥300元的专家号到号贩子手里就卖到了4500元,并质疑医院保安对号贩子不管不顾,导致自己和其他普通病人排不上号。女孩还说自己受号贩子威胁让她“挂不上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