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今商品上贴着防伪标签已司空见惯。刮开涂层后登录指定网站查询,显示该码为“首次查询”,或是直接显示为“真品”。其中有些标签指定的网站中,还带有“315”之类的字样。
然而记者查询发现,消协官方并没有开展过这样的业务。想要得到这样的标签,不需要任何真正的“真品认证”手续,可在电商网站上直接购买,量大的话,平均每个防伪签仅几分钱。
通过卖家提供的样品图片,记者找到了多家防伪查询网站。打开网页后记者看到,这些网站的域名中常见“315”字样。而通过这些网站的ICP(电信与信息服务业务经营许可证)备案号,记者在工信部网站上查询发现,这些网站均属于商业公司,其中有些公司甚至包含多个“315”字符段的域名。查询发现,这些网站涉及的公司,并无任何一家与消协等消费者权益保护权威机构有关。
随后记者咨询中国消费者协会和北京市消费者协会。工作人员均表示,“315”目前并不属于代表消协的专用称谓,这三个数字出现在其他场合并不违法。有律师表示,315这个数字的使用,现在并没有法律限制,所以还是期待工商或者网络监管部门对其进行明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