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江都市报讯(记者 李玉莹) 在不少消费者心中,一些进口食品、化妆品的高定价理应与其高品质划上等号。然而,由于市面上不少在售的进口产品无中文标识,消费者难辨其真伪,更难以考究其质量。对此,梧州市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提醒市民,购买进口食品、化妆品时,对无中文标签、中文说明书和检验合格证的产品,应拒绝购买,谨防受骗。
近年来,进口食品和化妆品渐受消费者青睐,无论是实体港货店,还是网络代购,抑或大型超市、外贸店,进口食品和化妆品的销售量都比较可观。
6月10日,记者在沃尔玛、大润发超市看到,零食区及护肤品区均有进口产品在售。这些进口商品的外包装上虽然全部都是外国文字,但贴有一张方形的白底黑字中文标签,注明了商品的名称、产地等详细内容,方便市民了解产品信息。但记者在文澜路的几家专售进口商品的实体店看到,不少进口商品的外包装上仅有外国文字,店主只是另外制作小纸条对商品的简单信息进行说明,并将纸条贴在对应商品的货架边框上。
不少受访市民表示有过购买进口产品的经历,但甚少关注进口产品是否有中文标识。在某事业单位工作的曾小姐经常在微信或淘宝网购进口食品和化妆品。她告诉记者,自己经常使用一款国外品牌的面膜,多从微信群中找人代购,拿到手时商品没有中文标识,主要靠使用效果来判断产品真伪。
目前,我国跨境电商发展迅速,人们购买进口食品、化妆品也越来越便利。市食品药监部门表示,一些商家为了牟利,会购买假冒进口食品、化妆品的商标,再模仿外包装,将假货伪装成真品。
近年来,梧州市食品药监部门曾处理多起销售无中文标签、中文说明书进口预包装食品及未经批准进口化妆品的案件。2015年3月,万秀区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接到关于潘塘某零食店的投诉。执法人员检查发现该店一批进口食品无中文标签和中文说明书,品种包括杯装棒棒饼干、日本UCC蓝山速溶咖啡、荷兰字母奶粉等。查明事实后,该局依法对其进行立案查处,责令当事人改正违法行为,并作出罚款5243元,以及没收无中文标签和中文说明书的食品的处罚。
而在市食品药监部门调查的案件中,问题商品还涉及无中文标签的饮料、啤酒、奶粉、巧克力、饼干及化妆品等。
对此,市食品药监部门提醒消费者,在选购进口食品、化妆品时一定要注意查看进口产品包装上是否有中文标签;标签上的信息包括产品名称、产地、生产日期等,一个都不能少。如果进口产品上无中文标签,意味着该产品没有经过有关部门检验合格就直接流入市场,质量难以保障。同时,市民应尽量到声誉较好、经营较规范的大型商场、超市或其他正规渠道选购进口食品和化妆品,不要盲目选择海淘、微商、代购等不可追溯渠道。消费者一旦发现问题应拒绝购买,并拨打12331向食品药监部门咨询投诉,谨防受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