咨询电话:010-60700698

必一b体育下载:直通315你买的同仁堂染发膏和中华老字号有关系吗?

防伪资讯 2024-02-27 1

  中新经纬3月16日电 (林琬斯)作为中华老字号,北京同仁堂得到不少消费者的信任。不过,近期有消费者发现,从中西药品到面部护肤,从滋补用品到女性护理,“北京同仁堂”的品牌似乎无处不在,但这些“北京同仁堂”是真的吗?

  据中新经纬不完全统计,仅在拼多多平台,就有13个销量突破10万+的北京同仁堂化妆品,热销品类多为眼霜、美妆祛斑霜、染发膏等。

  家住北京的王女士对中新经纬表示,出于对老字号的信赖,自己在电商平台上购买了一款产品正面贴着“北京同仁堂”牌子的染发膏,价格58元。不过使用以后着色效果并不理想,用了一个月后就得重新染色。

  王女士拿出产品外包装仔细一看,发现在“北京同仁堂”的牌子下,还印着一行字,写着“兴安保健科技有限责任公司(商标持有)”。“这还是北京同仁堂的产品吗?我是不是被骗了?”王女士感到不解。

  实际上,在电商平台上,上述贴着“北京同仁堂”商标,后面跟着一行“小字”的产品并不少。再细看,上述产品包装上虽然贴着“北京同仁堂”的商标,但这些产品均不在北京同仁堂官网展示的产品范围内,但产品宣传页面还是以北京同仁堂作为卖点,部分产品还注明是“北京同仁堂货”。

  以一款售价98元的“北京同仁堂植萃美白祛斑霜”为例,宣传页显示,该产品能够深层祛斑、美白。客服对中新经纬表示“产品绝对是正品,可以自官网查防伪码”“同仁堂直售”。

  不过,中新经纬注意到,在产品介绍页中,“北京同仁堂”的商标下标注着“兴安保健科技有限责任公司(商标持有)”。天眼查显示,北京同仁堂兴安保健科技有限责任公司是北京同仁堂的控股孙公司,不过中新经纬并未找到北京同仁堂兴安保健科技有限责任公司的官网,无法核实上述产品是否在公司产品范围内。而产品的国产特殊化妆品产品注册证中的生产企业为“广东美颂化妆品制造有限公司”。

  中新经纬在1688批发网站上找到了广东美颂化妆品制造有限公司,网店主页显示,公司是加工定制ODM、OEM、OBM的一站式化妆品品牌服务加工平台。

  随后,中新经纬根据主页的联系方式,与广东美颂化妆品制造有限公司取得联系,对方表示,上述产品确实由他们加工生产,需要客户提供商标与营业执照,他们可以提供内料供试用,报价合适就往下合作。

  对方表示,内料有“青岛科创质量检测有限公司检测报告”,有功效报告,肯定是安全的,“过敏是有一个概率的问题,基本控制在千分之五,目前还没出现大面积过敏的情况,烂脸则是不会发生的”。

  那么该祛斑霜到底是不是北京同仁堂的产品呢?根据国家知识产权局商标局中国商标网,“同仁堂”商标归中国北京同仁堂(集团)有限责任公司所有。

  天达共和律师事务所合伙人、律师/专利代理人薛仑对中新经纬分析,“同仁堂”的商标权利人并不是兴安保健科技有限责任公司,但却在产品显著位置上突出使用了“同仁堂”的商标,该行为明显是商标使用行为,基于兴安保健科技有限责任公司与北京同仁堂的股权关系,“同仁堂”商标很大可能是北京同仁堂许可给该公司使用。由于商标权人和实际使用人分离,该祛斑霜可以算是贴牌产品。

  16日,中新经纬就上述产品是否属于同仁堂贴牌产品等问题致电北京同仁堂,截至发稿,尚未获得回应。

  资深日化专家冯建军对中新经纬表示,知名药企同仁堂,主要只是借力宣传推广,从而借以达到功能性产品的功效效果。大家各取所需,不过“白牌”产品(相对品牌而言,指一些小厂商生产的没有牌子的商品)肯定不会被认可。

  零售独立评论人马岗此前接受中新经纬采访时表示,“万物皆可贴牌”的品牌授权生意,“品牌授权”的核心资产是品牌,作为核心源头,如果其价值持续贬值,积攒口碑不断消耗,对品牌价值的利用就是“竭泽而渔”。

  贴牌产品随处可见的背后,同仁堂业绩增长承压。2022年10月27日,同仁堂发布2022年第三季度报告称,公司2022年前三季度实现营业收入109.00亿元,同比增2.03%;实现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扣除非经常性损益的净利润9.90亿元,同比增长8.85%。

  Wind数据显示,2007年至2015年,同仁堂归母净利增速均呈两位数增长。但从2016年开始,同仁堂的归母净利增速出现波动,在2016跌至个位数,而后慢慢增长至双位数,又在2019年出现负增长,直至2021年增长至双位数。

  2022年第三季度,同仁堂营业收入达33.93亿元,同比增长2.09%;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扣除非经常性损益的净利润达2.55亿元,同比下滑12.96%。而在三季报披露次日,公司股价即遭遇跌停。

  对于2022年第三季度业绩下滑,同仁堂称主要是受疫情等因素影响,部分子公司业绩有所波动,且公司各季度间费用支出不均衡所致。

  值得注意的是,同仁堂的研发投入并不高,2022年前三季度研发费用占营业收入比例为1.03%。同一时期,Wind中药指数成分股的片仔癀、以岭药业、白云山、步长制药、广誉远等中药企业的研发费用占营业收入比例分别为2.16%、6.95%、1.21%、2.09%、2.44%。(更多报道线索,请联系本文作者林琬斯:(中新经纬APP)

上一篇:码上查!都江堰猕猴桃有了“身份证”
下一篇:发票真伪辨别政策解读

微信咨询

lovenihao2012

在线咨询

电话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