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起钱,想必大伙并不会觉得陌生,相关的俗话也不在少数,例如“有钱能使鬼推磨,没钱照样鬼剃头”、“钱不是万能的,但是没钱万万不能”,“不信且看桌中酒,杯杯先敬有钱人”等等,最近网络上还流传着一句:“世人慌慌张张,不过是图碎银几两,偏偏这碎银几两,能解世间万种慌张”
无论是古代的碎银,还是现代的钱,本质上都是货币,其定义是“商品交换的产物”,也就是所谓的“一般等价物”,我国有着悠久的历史,是世界上最早使用货币的国家之一,根据考证,早在四千多年前,古人就已经使用货币交换商品了。
古人对于货币发展史,有着很大的贡献,其中就出现了银票。在人们印象中,古代的生产力水平,科学技术相对落后,古代的银票也没有现代的纸币先进,古代的银票就是一张纸,为何没人去造假?
古人最早使用的货币,为天然贝壳,在象形文字中,也能找到明显的依据,如今有关价值的汉字,例如“财、购、贪、贫、贵……”,都含有一个“贝”字旁,由于海边的贝壳在中原属于稀缺品,随着文明的进展,天然贝壳不足,便诞生了人工仿制贝壳,最为典型的是春秋战国时期的“铜仿贝”
金属货币登上了历史舞台,从秦朝的金、唐末开始流行的银,再到使用时间最长的铜铸币,货币对古代中华民族的繁荣,起到了关键性的作用。
古代货币发展史上,最为关键的一个时期是宋朝,宋朝商品经济开始繁荣,尤其是作为天府之国的四川,繁华景象举世无双。传统的金属货币在商品流通的过程中,出现了一个弊端,当时四川一代通行的是铁钱,买一匹布料,需要整整五百斤的铁钱,即使是用金银替换,也是难以携带。
为了解决这一问题,四川的商人发明了“交子”,也就是世界上最早的一张纸币。最初,交子只在四川商人之间,自由发行和流通,交子的便携性得到了普遍的欢迎,大大小小的“交子铺”,开始如雨后春笋般建立起来。
宋仁宗天圣元年,朝廷开始建立了专门掌管纸币的机关,称为“交之务”,开始发行“官交子”,历史上开始有了第一版官府印制的纸币。
到了元朝,官府印发纸币已经盛行,来自威尼斯的商人马可波罗将这一盛况写在了其《马可波罗游记》当中,西方人才开始有了印发纸币的意识。
相对于金属货币,银票有着天然的好处,银票便于携带,易于流通,更加能够促进经济的发展,同时,金属货币在使用的过程中,或多或少会有磨损、生锈等情况,而银票则不会。
当然,凡事有利的一面,也有弊的一面,银票相对于金属货币,对于保管的条件比较苛刻。更主要的是,如果没有采取必要的手段,银票很容易出现造假问题。那么,古人是从哪几个方面,规避市面上出现伪造的银票呢?
首先,在银票的原料选择,就是第一道防线,古代的银票,采用的是特质的纸材,例如,宋朝时期的纸币,是川纸、明朝的是桑皮纸,而到了清朝,则采用高丽纸,这些纸材在所处的时代,都是属于“贡纸”,普通人很难寻觅到这类纸材。
其次,在银票的制作工艺上,又是一道防线。古代的银票,为雕版印刷,雇佣的是技艺高超的雕刻大师,专门负责模板的雕刻,而且模板一旦制成,很难再负责,即使是同一个雕刻大师,也不能再刻出一模一样的模板。除此之外,银票上还有各种细致纹路、花纹,更增加了造假的难度。
最后,在银票的防伪上,是最保密的一道防线。古人会在银票的模板上,刻出几个记号,而这些记号不易察觉,是属于机密,一旦出现伪造银票,对比当中的记号,便可很快分辨出来。
最为重要的,是相关的法律。银票上印有官府的印章,伪造官府衙门的印章,本身就是杀头的重罪,在南宋时期,就已经有《伪会子法》,其中明文规定,伪造纸币的会被处死,而举报伪造者的,会有赏银,善罚分明,双管齐下,自然能够很大程度上遏制银票的伪造。
在银票边上,会刻有一行类似于“伪造者斩”的字眼,因此,谁也不敢铤而走险,去伪造银票。返回搜狐,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