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宋始,中国就出现了纸币,当时又叫做“交子”。一开始交子只是四川商人之间流通使用的一种存款凭证,后来被官方认可,成为了一种可以流通使用的货币,但是也只是由商号主导。
到了明朝,纸币开始成为官方发行的一种货币,名为“大明宝钞”。这一种纸币在明朝时期一直都可以流通。到了清朝,纸币在很长一段时间内都没有流行,到了清朝末年才再次出现。之间商人们都是用银票来兑换银子。金、银作为货币,因为它们本身的稀缺性,以及它们本身的价值,就难以伪造。那么像银票、宝钞这类的纸币相比于金银要方面伪造多了,为什么没有人去伪造呢?很简单因为银票、宝钞上的防伪标签太强大了。
在宋代时,为了防止有人伪造交子,他们先是在纸币上印着官方的“伪造者死”这样警示的标签。但是这种标签很容易伪造,再加上上伪造获得的利润很高,所以还是有些不怕死的人去造伪。
后来为了防止造伪,银票、纸币上开始出现许多的防伪标签。首先是纸币的材质,都是需要上好的纸张,一般人很难弄到;其次在纸币上除了标明价值,还会画上许多的花纹。这些花纹都是由能工巧匠来进行绘画的,而且还在画中藏有神秘的符号,只有钱庄的人才可以知道是什么。
例如大明宝钞上,就透着一个“大”字,普通人很难仿制。有的纸币甚至将王羲之的《兰亭序》微雕在纸币之上,真的要想伪造,那要付出的功夫比纸币的价值还要大了。
除了官方发行的纸币、宝钞,银票是商号们自己制作出来的纸币,是不是会好伪造一些呢?其实并不是的。商号做出的银票,相比于如今的纸币,它更像是支票,用于商人在同一间商号提款用的。所以这些银票上面的防伪标记,只有商号内部人知道,甚至长什么样子,外人也无从知晓。而且有的商号除了银票本身,还会给予商人一件信物。要兑款时,除了银票本身,还要有信物配对,才能取钱。不得不佩服古人的智慧,这些防伪标签实在太过强大,所以自然就没有什么人去伪造银票、宝钞这类的古代纸币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