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20日,朝阳区顺黄路一家假桶装水生产窝点,一个白色塑料袋内,装着数十个真桶装水防伪码。
6月初,丰台卢沟桥北路附近,执法人员在一假桶装水窝点内,查获大量瓶盖和假防伪码。A08-09版摄影/新京报记者 尹亚飞
“黑水厂”抽取井水经简单过滤灌装后,摇身一变“知名品牌”桶装水,一桶水出厂价不足2元,消费者购买价格达到10余元。数日以来,新京报再次调查发现,小作坊用“真桶”灌“假水”流入北京部分高校。事实上,正规水企的桶上都有易于消费者辨别的防伪码,但消费者查询率不足百分之一。北京一家印刷厂表示,客户只需提供防伪码样本,他们就可无限复制印刷,且可扫描出信息,“一张防伪码只需3分钱。”
同时“黑水厂”、“黑水站”无证无照,“一本万利”,被查处后,因案值不高,难以立案。北京市公安局相关部门负责人建议重新制定桶装水犯罪立案标准,可将“结果定罪”转变为“行为定罪”,只要有生产假水的行为,就予以立案,便于控制住假水泛滥。
据悉,号称“史上最严食品安全法”经十二届全国会表决通过,将于今年10月1日起正式实施。据了解,该食品法提高了行政罚款额度,同时增加了违法行为的查处力度,包括非法提供场所和条件的都将承担责任。在新食品法即将实施的背景下,北京市公安局相关部门负责人建议重新制定桶装水犯罪立案标准,将“结果定罪”转为“行为定罪”,只要有生产假水的行为,就予以立案,便于控制住假水泛滥。
“食品安全领域法律法规普遍不健全”,国内知名食品安全律师刘新武提出,执法部门可以检测“黑水厂”的假水中是否含有有毒物质,如果有,按生产、销售有毒、有害食品罪处理违法者。对于连续作案的违法者,将涉案金额进行累积,一旦达到入刑金额,就予以立案调查。对食品的生产、加工、流通等实施“更严格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