咨询电话:010-60700698

必一b体育下载:经济时评:防伪标识造假 谁来维护消费者权益?

防伪资讯 2024-01-08 1

  防伪标识本是鉴别商品真伪的“试金石”,但如今却难保其自身的真实性。《新华视点》的记者调查发现,今年以来,广西、湖南、江苏、安徽、广东等地查获多起通过假冒防伪标识制售假货的案件,涉案金额动辄逾亿元。其间很多商家表示,只需花500元就能够提供上万枚定制标签。

  防伪标识曾是顾客辨识产品真伪的利器,可如今这一利器却被个别无良商家利用,防伪标识也变得真假难辨。近年来,防伪商标造假事件屡屡发生,让人唏嘘不已:一些防伪标签制作公司堂而皇之地制售假冒防伪标识。凡是贴上这些防伪标识的商品,消费者查询真伪的结果都会显示为“正品”。

  就防伪标识造假这一问题来说,既然早已发现,却为何屡禁不止,大有愈演愈烈之势呢?或许印制防伪标识的商家的一句话能够说出根源:只要资金提供到位,企业、商品名称可以随便印。

  防伪标识难防伪,受伤的还是消费者。本为验明产品正身的防伪标识,却成了一些假冒伪劣产品的“帮凶”,也难怪不少消费者大呼“防不胜防”。那么,在此情形下,消费者的权益谁来维护呢?

  试想,一种商品之所以贴上防伪标识,是因为这种商品已经被仿冒,消费者的权益已经受到侵害。给商品贴上防伪标识,其初衷是为了保障消费者能够在鱼目混珠的市场上买到正品行货。但是,这种为商品贴上防伪标识的行为,是将甄别真假商品的责任交给了消费者。在市场交易行为中,消费者本应享受到的诸如公平交易、货真价实的服务,转变为了要么被动接受,要么自己动手捍卫权益的行为。

  在笔者看来,这种行为是责任的转嫁。正如一些业内人士所说,如果相关监管部门发挥了应有的作用,对每一种商品从生产到上市,都控制在合格的质量范围内,即使有个别疏漏,也不至于让假货充斥市场。

  而如今,作为消费者,不仅要有识别商品真假的能力,还要有识别防伪标识真假的能力,这不得不说是消费者的无奈,更是市场监管部门的悲哀。

  因此,要转变这一现象,不仅要进一步规范防伪标识的印刷、流通、使用,更要在制度上下功夫。目前,我国涉及防伪行业监管的有质检、工商、公安等部门,这就需要这些部门强化合作,联合执法,严厉打击防伪标识制假行为。更为重要的,是要尽快制定相关法律,在源头上对生产企业进行监管,对生产流程和流通进行全程监控,确保防伪产品的技术和品质安全。如此,才能营造良好的市场氛围,维护消费者的权益。

上一篇:合格证没有防伪标示应该如何处理?
下一篇:市场监管总局就严禁制售“特供酒” 征求意见 多地出手整治

微信咨询

lovenihao2012

在线咨询

电话咨询